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化服务
顺达:做大做强新型农机经营主体 争创全省五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布时间:2014-10-08 17:37:19

 

顺达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4月,现拥有社员225人,分布于易家岭、何集、长滩、罗汉寺四个办事处;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8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25台、联合收割机 200台、插秧机7台、配套农具53部;场院占地13889,建筑面积约5400,其中办公楼1栋2000(含培训教室245)、用户接待大厅320、农机停放机库棚800、农机售后服务中心528、农机与汽车维修车间1716。合作社总资产达到3060万元。
2013年,合作社各项业务总收入3126.6万元。其中:耕种收作业服务面积4.4万亩,涉及农户1500户以上,服务收入520万元;自种流转土地3000亩,经营收入586.6万元;与福田雷沃、河南博马、奇瑞重工、江苏沃得等生产厂家签订农业机械销售合同,销售农机具450台,同时开展农机零配件销售,销售收入达1900万元;组建了一支拥有农机专业维修资质的服务队,为用户提供特约维修服务,还服务社员和周边农机手,年维修车辆2500台次,维修收入120万元。
一直以来,服务农户、服务社员、为社员创收、创建“农机平安示范社”是顺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宗旨,在“平等、互助、诚信、奉献”的基础上,合作社以优质的服务、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社员在增收的同时扩大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合作社多次被省、市、区各级主管部门评为“平安农机示范社”、“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农民合作社”。
一、建设维修服务信息平台,增强服务功能,扩大社会影响力
顺达农机合作社的前身是一个农机维修服务部。领办人董国华在与农机手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到其中蕴藏商机,将他们组织起来可以形成规模优势,既可以为机手提供及时快捷的维修服务,又可以组织跨区作业提高机手效益,还可以扩大农机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2010年,合作社成立并注册,在为机手提供维修服务的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维修需求、配件需求、购机需求、旧机更新需求等反馈信息,合作社将这些信息整理归纳,建立档案,逐步形成一个综合的维修服务信息平台,为农机手提供多样化服务,促进了合作社的迅猛发展,社员从开始的5人发展到225人,农业机械达到285台套,从单一的维修服务扩展到农机维修、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跨区作业组织、汽车维修、土地流转经营等多元化经营,社员年纯收入可达6万元,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新型农机经营主体。
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提升社会形象
2013年合作社立足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十有”要求,即有农机场院、有办公楼、有办公室(如业务接洽、财务、推广、安全监理等)、有培训场地、有机车库棚、有牌子、有章程制度、有微机、有财务帐目、有经营收入,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树立起标准高、机械新、规模大、实力强的形象。除以上标准外,合作社还增设了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农机配件服务中心、农机技能培训中心等多功能服务配套设施。今年,位于合作社与安能发电厂之间的二期建设25亩用地指标已审批到位,计划建设1个可保障2万亩水稻田的育秧工厂和辐射京山、钟祥、天门、沙洋等区域的二手农机交易市场。
三、强化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运行,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势在必行。2012年,合作社按照标准的公司管理模式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合作社章程,建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合作社和社员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社员大会决策、理事会负责日常管理、监事会监督的运行机制。二是完善各项制度。制定了生产管理、机具管理、维修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盈余分配、档案管理等制度,以及机耕队、机插队、机收队、机防队的作业质量、作业收费等标准。对合作社所有员工实行统一服装、统一标识,严明纪律、严格要求。农机作业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调配机具,统一安排作业,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后勤保障,统一处理作业纠纷。三是规范财务管理。依照《会计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对农机作业队采取“分队核算、定额费用、超支不补、利润分成”的核算办法,财务上实行统一管理帐目,做到帐款分开,专款专用,定期公布财务收支情况。
四、狠抓土地流转,科学种植经营,增强竞争力
2010年10月,易家岭办事处梭墩队有100多亩山地需流转,合作社主动承接将该片山地。2011年4月,合作社在易家岭办事处三合队流转种植100多亩水稻田。2011年底,合作社土地种植纯收入18万元。合作社在土地流转种植获得可观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2012年易家岭办事处联系合作社,希望合作社将农工不愿接受的办事处600亩水稻示范田按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种植,合作社抓住机会勇敢地接受过来。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已流转经营土地3000亩,收入586.6万余元。通过统一采购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合理安排全程机械化的耕种收,科学管理,节约成本约23万元,利润144.5万元,实现了效益与管理双丰收,为今后大面积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积累了经验。
五、抓好小麦跨区机收,放大入社社员收益
为最大限度发挥机械效益,合作社一直将组织社员参与跨区作业作为为社员增收的重要手段,从市场落实、机具组织、检修、人员的培训、作业服务等方面精心安排。今年上半年,合作社安排人员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落实作业地域、时间、价格等,签订作业合同 80余份;积极与农机监理站联系,向跨区作业社员免费发放了跨区作业证;作业期间,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作业方案,做到调度灵活、转移迅速,防止跨区作业“扎堆”,实现了合作社对社员提供优质服务的承诺。上半年,合作社共有 20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实现作业面积 18万亩,收入达 1170多万元。
六、联手金融部门,服务社员购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今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行“全价购机、直补到户”的政策,社员在购买大型农机具时资金压力增大。为了缓解社员购买农机资金压力,鼓励和支持社员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合作社积极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屈家岭支行协商,推出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贷款业务。在邮政储蓄银行、合作社和农户三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采取合作社缴纳保证金并贴息让利的方式,支持购机者购置农业机械。购机农户在购机同时与邮储银行签订委托协议,明确由银行将贷款直接支付到合作社,待购机补贴款直接补到购机农户账户后,由银行代扣归还贷款。今年,合作社联合邮储银行为50户社员发放贷款180多万元。
七、开展“购农机送互助保险”,做社员的贴心人
 “十年致富奔小康,一场事故全泡汤”。为了减轻社员的负担,充分调动全体社员参加农机互助保险的积极性,今年,合作社积极与农机经销企业沟通、协商,社员在购买农机时采取由农机经销企业“送一点”,社员“出一点”的方式,开展“购农机送互助保险”活动,为112户社员办理了农机互助保险,金额22400元。事实证明,这一“功在农机、德在商家、利在社员”的举措深得广大社员的欢迎,也确实为社员们带来了一份平安和放心。

       展望未来,合作社将紧紧围绕中国农谷建设战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运用科学的管理,实现耕种收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并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汽车销售业务,增加社员收入。到2015年,吸纳社员至500人,农机具总量达到500台(套)以上,土地流转达到10000亩,年经营收入超过7000万元,实现社员人均收入7万-10万元目标。通过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创建全省五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合作社发展成为以农为主、农商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建设中国农谷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