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省委提出的“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为引领,围绕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等国家战略,以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农机与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全市农机装备制造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农机科技水平,实现农机制造业的跨越发展,农业的全面全程机械化。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规模经营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其活力和创造力。利用七大支柱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扶持引导作用,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农机工业、农机化发展全市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不同县(市、区)的基础优势,选择适宜的农机制造产业、农机化技术路线和装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机制造、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引资引智,合作共赢。强化招商引资及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南方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提升研发水平、制造水平、运用水平,培育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培养产业工人、农机化适用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建设目标
将中国农谷建成全国农业装备研发制造产业集聚区及智慧农机全程服务样板区,形成“到中国农谷 看中国农机”的战略定位,打造全国一流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一流农用航空基地、一流农机大数据中心、一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一流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流农机跨区作业品牌。到2020年全市农机工业、农机服务业新增产值达280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以上。
农机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科技支撑,以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为平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农机制造工业快速发展。以农机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中型农机企业为投资载体,引进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地区农机装备制造先进技术和经验,打造农机研发制造、零配件加工、组装、培训、维修服务的全产业链。
全面全程机械化装备水平提升。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林果特蔬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快速发展;老旧、耗能农机得到报废更新,农机装备结构更加优化;北斗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上得到运用。
农机社会化服务壮大发展。以农机大数据中心中心为依托,建设区域农机产品集散中心,畅通农机产品物流渠道;网络全市信用程度高、运行规范、组织有力的农机合作社组成农机合作社联盟,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
四、建设内容
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主要建设“两区、一中心”。即:以京山轻机为龙头的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区、以推广应用南方农业机械装备为重点的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区、农业机械装备展示和交易中心。
(一)建设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区
1、培育农机制造基地。依托农机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中型农机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和股份合作,建设七个各具特色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在京山建设农机智能制造产业园,进行轮式、履带式拖拉机、环保复式收割机、多功能旋耕机及农机相关零配件制造;在屈家岭建设农机再制造产业园,进行联合收割机再制造及播种机械、植保机械、养殖机械生产;在东宝区(高新区)建设栽植及收获后处理机械产业园,进行干燥机械、清选机械、插秧机生产;在掇刀区(高新区)建设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产业园,进行粮食智能分选、碾米机械等生产;在沙洋建设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机械产业园,进行秸秆粉碎还田机、打捆机、打包机及秧盘、育苗机械设备生产;在钟祥市建设经济作物机械产业园,进行花生收获机及蔬菜播种、移栽机等生产;在漳河新区建设农用航空产业园,与空中拖拉机、画眉鸟等企业合作,进行农用植保飞机、无人驾驶飞机等农用航空器研发与制造。
2、强化农机基础研发。针对南方特色优势作物,按照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要求,通过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市校合作,研发一批先进、适用、高效的农业机械。一是依托陈学庚院士专家团队,开展以玉米、棉花、马铃薯为主的南方旱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发展能够组装、调解、适应多种作物生产要求的轻简化农业机械。二是依托中国农科院院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和傅廷栋院士专家团队,在农机企业建设3家以上农机装备研发中心,开展油菜等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解决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门类品种缺少,农机科研开发配套系统建设落后等问题。
(二)建设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区
1、提升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重点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北部山区和汉江冲积平原以外地区,面积200万亩)、油菜优势生产区(皂当线以南区域,面积100万亩),推进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巩固提高精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大豆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解决高效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突破全程机械化所需关键环节机具的瓶颈制约。在蔬菜优势生产区(城郊设施蔬菜基地和汉江百里蔬菜产业带,面积60万亩)、水果优势生产区(面积50万亩),示范推广蔬菜播栽、收获、水果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技术。探索北斗卫星精准定位、自动导航、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
2、大力发展农机特色服务。以建设爱飞客镇为契机,依托中航通飞和荆门航空产业园、荆门农用航空服务站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农用航空服务站二期项目建设,提升农用航空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成为中南地区领先、国内一流的农用航空作业基地、培训基地。
3、培育壮大生产主体。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建立健全秸秆收储体系,推进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打造秸秆综合利用百亿产业。健全覆盖市、县、乡、经销商(合作社)四级农机服务网络。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建立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以农机专业户为基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建成50个有规模上档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力争1家农机合作社进入全国农业合作社50强、全省5强。推进跨区作业,打造中国农谷农机跨区作业品牌。
4、巩固提升农机化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加大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京山县全面全程农机化示范县、沙洋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水平。在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区:双核(屈家岭核心区、彭墩核心区);三带;多点支撑;四廊;六片建设全面全程机械化重点示范区,建设全面全程机械化重点示范区,形成系列农作物、养殖业机械化周年生产模式。
5、强化农机化基础建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规模化的农机作业服务创造条件。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兴建农机具库棚,完善机耕道路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推动解决农机“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等问题。
(三)建设区域性农业机械装备展示和交易中心
1、培育大型农机流通企业。依托凯跃农机博览城等市场主体,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对县、乡镇个体经销网点进行连锁化、标准化改造,推动农机流通企业优化重组,逐步形成区域性农机交易中心、配送中心、维修中心和培训中心。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农机流通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2、建设农机大数据中心。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依托企业,建设农机大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运用,开展农机安全监管、推广、培训、农机作业信息收集、发布及农机产品销售、服务等。
3、推进售后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严格落实农机“三包”规定,鼓励农机生产、流通企业加大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增加维修和培训设施设备投入,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为用户提供及时完善的售后服务和使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机售后服务水平。加快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农机购置、证照办理、售后维修等一站式服务。大力发展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建成一批功能齐全、反应快捷、服务高效的综合性农机维修中心。
4、促进农机循环消费和回收利用。依托东宝鄂中循环产业城建设区域农机展示中心、报废更新中心,依法从事农机回收拆解业务,提高回收拆解水平。完善二手农机、农机报废与回收等相关规章制度,引导农机企业、专业市场开展农机租赁和二手农机经营。鼓励农机产品升级更新,推广应用安全、节能、环保型农机,加快淘汰老旧及高耗能农机。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把推进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主要工作,成立推进专班,由市农机局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办公室、科教科、产发科、监管科、监理所、推广站负责人及县(市、区)农机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专班主要任务是: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形成高效工作推动机制;搞好规划编制,细化发展目标,落实工作任务,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理推进工作责任机制;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分类策划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市场化运作项目,建立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项目库。
2、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做好相关企业服务工作;积极争取各级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支持,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农机作业补助、农业技术示范等项目资金向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倾斜。落实有关农机化发展的税费减免措施,强化对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的金融支持和信贷服务。
3、强化招商引资。落实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按照“六个一”产业链招商机制,成立农机系统招商专班,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不仅要与上海纽荷兰、河南豪丰、福田雷沃重工、江苏常柴、中国一拖、东风井关公司等农机制造一线企业接洽,还要与具有发展潜力的农机制造二、三线企业接洽,争取将主机制造、零配件制造等全产业链落户荆门。
4、强化科技支撑。依托农机院士工作站、中国农科院、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荆楚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研发适用南方农业生产的机械,并将成果在荆门转化。组织农机制造企业、农机管理等相关人员到院校参加一系列专家论坛、课题研究、推广培训活动,汲取先进的农机发展理念指导农机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批农机作业能手。
附:《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建设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