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主要工作情况
全市农机总动力44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水稻机插面积179.6万亩,机插秧水平60.7%;油菜机直播面积106.9万亩,机播水平56.3%,机收142.7万亩,机收水平75.1%。顺达、瑞光等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部、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年1900台次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350万亩。
建成22个千亩农机农庄、6 个万亩农机农场。农用航空服务站共计飞行720小时、844架次,产值800万元。成功创建东宝区、屈家岭管理区2个平安示范县。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省定目标内。
(一)试验示范,农机新技术推广取得新成效。一是试点突破棉花全程机械化。与陈学庚院士合作共建了农机院士工作站,借助其团队科研力量在屈家岭等地试验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业实现“零突破”。二是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全省首次举办了钵苗乘坐式插秧机及配套育秧技术演示会,在屈家岭何集办事处、京山钱场镇试验示范1500亩。全年机新增插秧2501台,达到13577台。三是深入推进油菜精量直播技术。在“荆三角”示范区主推了油菜精量直播技术,建设了沙洋张池、掇刀官堰等5个2000亩以上规模和沙洋高阳镇季桥村、掇刀团林镇陈集村等8个500亩以上规模的油菜机械直播示范基地,全年共新增油菜直播机859台。
(二)疏堵结合,秸秆综合利用实现新突破。全年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372.7万亩,回收利用油菜、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秸秆225.5万亩,综合利用率83.0%,比2013年提高8个百分点。共为农民增收3.6亿元。一是积极拓展利用新渠道。以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为重点,新建、扩建秸秆利用项目82个,新增秸秆利用能力93万吨。二是充分调动利用积极性。市、县两级财政安排508万元专项资金对综合利用工作给予以奖代补;佳鼎、秸得宝等10多家企业按均价200元/吨敞开收购秸秆;农机系统投入补贴资金1000万元补贴机具,组织2.5万台联合收割机、打捆机、粉碎还田机投入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三是大胆探索利用收贮体系建设。依托秸秆利用企业、农机合作社建成较大规模秸秆收贮中心6个,夏秋收获季节共设立秸秆收购网点234个,以企业和公司为主的收贮体系初步建立。
(三)严肃纪律,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新政策。争取购机补贴资金1.036亿元,比上年增加964万元,创历史新高。共补贴各类农机具8881台套,受益农户和服务组织5619户,拉动农民投入2.6亿元,比上年增加30%。一是公平公正确定补贴对象。不人为设置条件,不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由农民自主选择经销企业和补贴产品,及时向社会公布农机补贴审批程序、审批时限等应知应晓内容。二是细化责任。在补贴申请、审核与审批、公示与核实、监管与督查、档案管理等方面,建立“谁办理、谁负责,谁核实、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坚持阳光操作。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年度监管督查方案,联合财政、纪检等部门10多次不定期暗访督查补贴实施情况,按要求入户抽查,严查倒卖补贴指标、套取补贴资金、乱收费及委托经销企业办理手续等违规行为。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 “直补到户、县级结算”新政策、新方案、新办法120多次,利用近年来的案件对系统人员进行警示教育,确保了惠农政策实施不变形不走样。
(四)预防为主,农机安全监管实施新举措。一是狠抓源头监管。享受购机补贴的拖拉机、收割机列管率达到100%,核发行驶证7265幅、驾驶证1237人。督促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所完善了培训学习、安全检查、档案管理等相关制度。二是强化执法检查。开展 “安全生产月”、“隐患排查专项治理”、“联合执法”等活动,严厉查处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章载人等违法违章行为。与交警联合执法20多次,查处违法载人行为300多次;无证驾驶无牌行驶160多起,纠正违章500多起;排查农机安全隐患578个,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三是狠抓农机安全保障。在京山县永隆镇高湖街村演练了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对农机事故处理进行了专题培训。收取农机安全互助保险费149万元,处理安全事故190起,兑现救援补偿款36万,救助机手 206人。
(五)创新机制,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一是着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引导顺达、瑞光等农机服务主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通过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组织形式,成立农机合作社联社、农机租赁公司等,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大合作、大联合、大发展。二是着力构建新型服务体系。借助五洋、铁牛、常发等合作社现有硬件设施,以农机合作社维修间和农机企业“三包”服务网点为重点,构建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为广大农机用户提供及时、周到、优质的服务。三是着力完善新型服务机制。以中国农谷跨区作业服务队为基础,开展跨区作业的引机派机、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全年共组织1900台次收割机开展跨区作业,实现跨区总收入过亿元。
(六)真学真改,机关工作作风实现新转变。围绕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教活动,提升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奉献意识,激发了进取精神。一是认真查摆问题。通过自己查、上级点、相互帮、群众提反复查摆问题,局党委领导班子及个人共查找“四风”方面的问题96条。二是明确整改任务。局活动领导小组和党员干部个人深刻剖析思想根源,制定了具体整改方案,局党委班子确定5个整改方向,17项整改任务,采用倒逼机制,整治庸懒散和效率低下、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促进系统作风好转,效能提升。三是严格考核确保实效。公开公示了《市农机局党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和个人整改清单,成立整改落实监督小组,对照个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进行不定期抽查,督促其落实整改任务,确保效果。
二、2015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五大工程,打造“五型”农机。即: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努力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推进旱作物生产方式转变,创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提升农机队伍素质,打造民生农机、效益农机、智慧农机、平安农机、生态农机,促进农机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总体目标:农机总动力达到45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新增插秧机1200台,机插面积190万亩,油菜直播100万亩,机收油菜150万亩,农作物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打捆回收600万亩。农用航空飞行800小时,实现产值1200万元。农机事故发生率控制在1.5‰以内,死亡控制在3人以内,不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
(三)主要工作:1.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依托农机院士工作站,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加强现代农机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一是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县市区各建1个钵苗机插秧技术示范点,在沙洋召开水稻基质育插秧现场会,试点推广钵苗机插技术;普及机插秧,力争机插秧水平达65%。二是大力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组织农机和农艺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完善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全年推广大型精量直播机200台。三是大力推广旱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整合院士专家力量,开展棉花、花生、马铃薯、蔬菜等作物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的联合攻关,突破机械化生产瓶颈。四是大力推广农用航空机械植保技术。在“荆三角、农谷核心区”建设统防统治基地,争取农用航空服务项目,推广无人植保飞机。五是试点智慧农机技术。在沙洋农场、钟祥等地选择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试点推广北斗导航农机新技术。
2.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创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示范区内每个乡镇建1个秸秆收储点,有条件的村建1个秸秆堆放场,试点推广机收打捆一体联合收割机,探索“企业+经纪人(或合作社)+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制定合理奖补政策,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加大资金投入;借助秸秆产业化典型示范项目,扶持掇刀佳鼎、钟祥银田、彭墩生物科技等公司做强做优;支持秸得宝、荣宜等企业开发秸秆秧盘等环保新产品。创新秸秆综合利用管理体系,实现菜单式、网格化管理,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荆门模式”,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86%。
3.加大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实施农机合作社提质工程,新建10个市级示范社、积极争创部省级示范社,鼓励通过资源整合,成立农机合作社联社。培训专业维修人员200人,充实基层农机维修技术服务队伍,提升农机维修服务水平,高标准建设10个区域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拓展中国农谷农机跨区作业队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全年助农人平增收50元。优化市场布局,支持东宝在鄂中循环经济产业城建农机4S店和农机报废更新基地;支持掇刀将凯越农机博览城建成区域重点农机大市场。
4.加大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加大购机补贴资金争取力度,力争资金总额增加。突出重点,在补贴粮食作物耕种收机具外,向先进适用、技术成熟的无人植保、农作物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关键薄弱环节倾斜资金;突出导向,向农机合作示范社倾斜资金,示范引导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突出公平,阳光操作,加强监管和廉政风险防范,强化绩效考核,凡实名投诉举报的问题和线索,一查到底。
5.加大农机生产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围绕平安农机创建,新建1个平安农机示范县,农机事故控制在省定指标内,列管率提高3个百分点;注重警监联勤,狠抓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的技术培训、宣传教育、隐患排查等;试点开展农机驾驶证考试电子化、无纸化;在掇刀区试点启动农机田间救助基金,继续抓好农机安全互助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