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市农机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体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五大工程,打造“五型”农机,农机化工作持续向好,亮点纷呈,全面完成了2015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农机装备:全市农机总动力460万千瓦(任务455万千瓦),101%完成全年目标。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877台(套),比去年同期增长7%;联合收割机15482台(套),比去年同期增长9%;水稻插秧机16165台(套),新增插秧机2588台(任务1200台),完成年度目标的216%;新增精量直播机1782台(任务200台),完成年度目标的891%。报废更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718台(套)。
农机作业: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6%(任务76%),100%完成全年目标。其中机插秧194.7万亩(任务190万亩),完成全年目标的102.5%,机插率64.2%,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建设万亩油菜机械直播示范基地3个(任务3个),100%完成全年目标;机播油菜97.5万亩(任务100万亩),完成全年目标的97.5%(2016年全市油菜种植面积由180万亩调减为130万亩);机收油菜152万亩(任务150万亩),完成年度目标的101%,机收水平83%,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全市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617.4万亩(任务600万亩),还田率68.6%,完成全年目标的102.8%,回收利用193.6万亩,综合利用率89%,比年度目标高3个百分点;全市新建12个千亩农机农庄(任务10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20%;新建3个万亩农机农场(任务1个),完成全年目标的300%。全年共组织1950台次(任务1800台次)收割机开展跨区机收作业,完成全年目标的108%,作业面积355万亩,实现总收入过亿元。
农机监理:共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974台(套),核发号牌4248副,核发驾驶证1194本,享受补贴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列管率达到100%。钟祥市成功创建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市农机事故率控制在1.5‰以内,死亡人数2人(任务3人),事故率和死亡人数控制在省定目标内,安全形势平稳。
农机培训: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9.5万人(任务4万人),占全年目标的237.5%。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紧紧围绕“三区三中心”建设,全力建设南方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一是高标准编制规划。依托陈学庚院士专家团队和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南方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规划,布局建设“两区一中心”,即以京山轻机为龙头的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区,以南方农机装备为重点的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区以及农业机械装备展示和交易中心。多次与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对接,就南方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建设方案的编制和技术合作事宜进行洽谈,目前已就部分科技成果转化达成合作意向。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局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及相关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招商专班。专班人员采取上门拜访、参加会展等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每月至少外出一次。先后赴深圳参加了全国电子博览会,赴山东、江苏等地拜会了福田雷沃重工、常柴等18家农机知名企业,接待了福田雷沃重工、江苏常柴等4家农机企业来荆实地考察,重点跟踪山东福田雷沃重工集团等6家实力企业,目前已有4家企业意向在荆门投资;上海纽荷兰已将40-130马力的拖拉机及零配件研发制造基地落户京山,投资额达5亿元。河南豪丰已与屈家岭管理区签约,签约金额5亿元(一期投资3亿元),科研院所和农机生产企业的落户增添了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中心造血功能,中心的构架已见雏形。积极服务在建项目凯跃农机博览城,该项目10月12日已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投资4650万元。
(二)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新机具新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今年以来,我们与农机院士工作站、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技术攻关,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强化现代农机集成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升了水稻育插秧、油菜小麦收获及秸秆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破解了机采棉技术瓶颈,有力的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机化综合示范区建设。一是大力推广水稻机械育插秧新技术。3月19日,我们在沙洋县召开了全市水稻基质育秧、钵苗插秧现场会,重点推广了基质育秧和钵苗插秧新技术。京山峥嵘、力雄,沙洋双嘉、涛旭、五洋,钟祥奔康等农机合作社分别开展了试验示范。据统计,全市基质育秧机插3万亩、集中育秧机插50万亩,钵苗插秧5000亩。二是着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机具。5月15日,我们在沙洋县陈池村召开了全市油菜机收暨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会,试验示范了前粉后切的联合收割机、旋耕埋草机、打捆机等适用新机具。截止目前,全市共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机具2476台(套)。三是大力推广旱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邀请陈学庚院士及其专家团队赴荆门调研指导全市棉花机械化生产,创建了沙洋、屈家岭2个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棉花机播、田间管理、机收等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购买三行采棉机1台,并于11月3日在沙洋县马良镇北港村成功召开机采棉现场会。试验示范效果得到了陈学庚院士的高度肯定。此外,我们9月23日在京山县永隆镇延家墩村召开了全市蔬菜机械移栽暨油菜小麦精量直播演示会,示范推广蔬菜移栽和精量直播技术。四是率先推广农机信息化新技术。省农机局将我市确定为北斗导航应用示范项目试点市后,我们积极组织各地开展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示范与推广,沙洋农场、沙洋县双嘉农机合作社率先安装系统,并开展示范作业。
(三)完善现代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助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一是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提档升级。实施农机合作社提质工程,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京山禾之果等3家(任务2家)农机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京山东方等10个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组织京山力雄农机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申报2016年省级现代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二是提升农机维修服务专业化水平。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农机专业维修人员200余人,充实基层农机维修技术服务队伍;整合现有农机维修网点资源,规范运营,扶持屈家岭顺达等农机合作社,高标准建设10个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三是继续唱响中国农谷跨区作业服务品牌。我市农机部门在4月中旬、5月下旬、9月底10月初,主动与云南、四川、河南、河北、安徽、黑龙江、辽宁等地农机部门联系,分批组织机车赴上述地区开展大麦、油菜、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机收作业。特别是黑龙江建三江农垦局、辽宁盘锦两地的农机部门主动来我市签订40万亩水稻机收协议,经过1个月奋战,圆满完成了签订的机收作业任务。今年共组织1950台次收割机械跨区作业,实现车平年收入5万元,不仅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增加了机手收入,也唱响了中国农谷跨区作业服务队品牌。四是农用航空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农用航空服务站今年通过开展飞防飞播、航拍航测等业务,年作业时间1100小时,作业面积60万亩,创收1600万元。
(四)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今年是省人大《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出台的第一年,我们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深入推进了夏、秋收时节油菜、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全市秸秆利用产业链初现雏形。一是加大秸秆粉碎还田监管力度。通过科学调度机械,全市共组织2.5万台带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开展油菜、小麦、水稻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实行市场准入机制,制定作业标准,严格秸秆留茬高度、切碎长度,不带粉碎装置的收割机不得下田作业。同时,按市环委会的要求,组建秸秆禁烧督查专班,在夏、秋两季收获期间,每天对包联的沙洋县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圆满完成了秸秆禁烧巡查任务。二是积极争取扶持政策。争取市、县两级财政资金共1500多万元,用于秸秆收储中心建设奖补、新型机具叠加补贴和作业补贴;农机部门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00多万元,用于补贴购买秸秆利用机械。三是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协调市财政拨付节能减排资金1364万元,支持东宝凯利板业、世昌科技等11家典型示范企业完成投资4.3亿元,绿草地、秸得宝等企业边建设边收储、加工利用秸秆5万余吨。四是建设秸秆收储网络体系。通过制定规划、明确奖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设秸秆收储体系,到目前全市已建、在建收储中心达50个,布局各类收储点350余个,沙洋县基本做到了1个乡镇建1个收储中心。
(五)立足优化结构,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今年,我市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7亿元,通过规范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及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增加购机投入,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一是强化政策引导。重点补贴插秧机、油菜直播机、粮食烘干机、秸秆粉碎还田及综合利用等生产急需机具,对报废更新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叠加补贴。二是加强监管。按要求与财政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购机补贴实施方案,召开购机补贴实施会议,严格落实农民先购机再补贴程序,并组建专班,于7月份及11月份两次开展了购机补贴资金专项检查,对政策的落实和资金的结算进行了督办。三是创新工作方式。依托格林美公司的拆解资质,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合理、合法、合规的农机报废更新工作新机制。5月27日,全省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工作推进会在荆门召开,会上东宝区鄂中循环经济城交流了工作经验。截止目前,全市10700万元的购机补贴资金已全部实施完毕,进度排名前列,其中补贴资金10272万元,报废更新补贴428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3682台(套),其中:拖拉机3630台,收获机械2068台,插秧机2730台,报废更新农机具917台,受益农户8379户,带动农户投入农机化资金2.9亿元。
(六)强化安全监管,打造平安农机。今年,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无较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农机作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一是开展安全培训。结合现场会、购机补贴政策宣传等活动,开展农机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和机械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共开设培训班35期,培训机手7000多人。二是开展隐患排查。启动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开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出动农机安全监理人员500余人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截止目前,共排查无证驾驶、无牌行驶、违规载人等安全隐患6600余起。三是开展应急救援。针对夏秋机收大忙时节,农机事故高发的特点,制定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救援水平,及时救援了沙洋县等多起农机事故,第一时间完成了事故的勘察、定损、赔付等工作,保障了当事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开展农机互助工作。今年全市共开出安全互助保单3745份,收取互助金147.3万元,处理安全互助农机安全事故 207起,补偿金额达31.7万元。五是开展事权下放和便民服务工作。2015年10月1日起,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照审核(审验)管理服务事项下放到各县(市、区)农机监理站,减少审批环节,方便机手进行牌证照审核(审验)。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县市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力度,健全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防止不作为、乱作为和乱收费现象。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硬支撑。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打造过硬班子,建设一流队伍。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两大战略”实施、“四个荆门”建设,深入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新理论的学习,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二是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及市委“十个严禁、十个一律”, 落实“两个责任”, 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结合审计整改和红顶中介清理工作,时刻将纪律挺在前面,做讲规矩、守纪律的带头人。开展“两为干部”活动,强化干部职工担当意识,争做党建、综治、档案、文明单位达标创建的主人。三是开展精准扶贫和包联企业工作。市农机局组建扶贫和包联企业工作专班,深入新庙村和联动科技城,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帮助研究发展规划,拟定帮扶和包联工作方案,目前,市农机局已筹资10万元为新庙村修建危桥1座。帮扶脱贫19户。为联动科技城制定了5条发展措施,得到了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邱明扬的高度肯定。
三、2016年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两区一中心”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农机、绿色农机。着力在“率先、精准、提速”上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农机作业水平提升工程,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主攻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机械化,不断提高农机公共服务能力。
(二)总体目标: 2016年,率先在全省建立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区、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区、区域性农业机械装备展示和交易中心;率先成为全省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标杆;率先在全省打造生态农机、绿色农机示范基地。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畜、渔业、林、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促进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确保三个第一。农机总动力达到46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全省第一;新增插秧机1200台,机插面积210万亩,机插率达到67%,全省第一;油菜机播率60%,油菜机收率85%,全省第一;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作物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打捆回收660万亩;组织2000台次收割机开展跨区机收作业,实现总收入1.5亿元;农用航空飞行1500小时,实现产值2000万元;农机事故发生率控制在1.5‰以内,不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
(三)重点工作
1、建设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区。一是继续加强与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陈学庚院士专家团队合作,争取将他们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在荆门转化。二是以京山轻机为平台,引进国内外实力雄厚的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建设以水稻作业机械为主的研发制造装备产业园,重点研发制造水稻耕作、播种、植保、收获等作业机械。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福田雷沃重工、江苏常柴等大型农机企业合资,在高新区、东宝区建设拖拉机、插秧机、烘干设备制造基地。
2、建设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区。一是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通过项目带动,开展万亩示范片建设,以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开展播种、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解决高效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推广北斗卫星精准定位、自动导航、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二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建立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以农机专业户为基础的农机推广服务组织,力争每个乡镇建成1个或多个有规模上档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兴建农机具库棚,完善机耕道路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解决农机“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等问题。推进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农机信息化建设。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通过“农机通”等信息平台,及时采集和发布农机作业供需信息,培育和规范农机作业等服务市场。
3、建设区域性农业机械装备展示和交易中心。一是培育大型农机流通企业。依托现有农机流通企业为主体,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对县、乡镇个体经销网点进行连锁化、标准化改造,推动农机流通企业优化重组,逐步形成区域性农机展示中心、交易中心、配送中心、维修中心和培训中心。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农机流通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二是推进售后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严格落实农机“三包”规定,鼓励农机生产、流通企业加大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增加维修和培训设施设备投入,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为用户提供及时完善的售后服务和使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机售后服务水平。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开展购置补贴申报、证照办理、售后维修等一站式服务。大力发展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建成一批功能齐全、反应快捷、服务高效的综合性农机维修中心。
4、狠抓循环利用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促进农机循环消费和回收利用。加强对东宝鄂中循环产业城建设区域农机报废更新中心的规范化运作,依法从事农机回收拆解业务,提高回收拆解水平。完善二手农机、农机报废与回收等相关规章制度,引导农机企业、专业市场开展农机租赁和二手农机经营。鼓励农机产品升级更新,推广应用安全、节能、环保型农机,加快淘汰老旧及高耗能农机。二是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主要推广秸秆收获打捆、旋耕灭茬等技术;加强对秸秆粉碎还田的技术处理,作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开展秸秆利用产业化研究,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
5、拓展延伸服务领域,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一是按照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原则,拓展跨区作业领域,做大作业市场,打造中国农谷农机跨区作业品牌。二是改善和提高农用航空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农用航空服务站将按照精准施药和统防统治要求,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领域,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2015年12月5日
注:“一个中心”: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
实施五大工程:努力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突破棉花等旱作物机械化瓶颈,创新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提升农机队伍素质。
打造“五型”农机:民生农机、效益农机、智慧农机、平安农机、生态农机。
“两区一中心”: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区、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区、区域性农业机械装备展示和交易中心。 |